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人民网发布热评:蒙脱石散脱销,我们该反思什么?

    信息发布者:妙春堂大药房
    2023-01-06 11:34:27   转载

    人民网呼吁反思,公众不买账,何不谈谈安全感、权威性、公信力

    图片

    1月4日,人民网发布热评:蒙脱石散脱销,我们该反思什么?图片



    图片源于人民网发文截图

    整篇文章总结起来,就是四句话:

    ①切勿指责普通人的囤药行为,他们在信息不对称之下的这种选择,称得上“自保”,无可厚非。

    ②最该追问,谁是蒙脱石散脱销的推手?最该谴责,谁在炮制谣言?

    ③相关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,以正视听;权威专家也要及早发声。

    ④要相信科学,尊重常识,莫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。

    从留言区来看,读者对这样的说法,似乎不太买账。说实话,呼吁反思的声音太多了,大家想要的不是反思,而是行动!

    在笔者看来,根本的原因,是没有把问题讲透。俗话说,问题在下面,根子在上面。真要反思,其实就是九个字:


    安全感、权威性、公信力

    民众的行为,根源在缺乏安全感

    一个多月来,脱销的何止蒙脱石散。

    各种退烧药、感冒药、止咳润喉药、连花清瘟、中药、西药、冲剂、颗粒等等,但凡跟疫情有点关系的,都一药难求。

    图片


    图片源于网络



    几千一瓶的辉瑞有人抢,连不是药的黄桃罐头都有人抢。老百姓不是开药房的,抢药、囤药,他也知道吃不完,无非是为了心安而已。

    实际上,老百姓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,不仅仅是疫情,更多的是缺乏安全感。未知,所以令人恐慌,所以让人病急乱投医。

    就拿症状来说,一开始说80%都是轻症和无症状,实际上80%都是各种各样的症状。绝不是简单的发烧、咳嗽、无力。

    图片


    图片源于网络

    这个问题,就是理解和宣传的问题。医学上的无症状,主要指的是肺部影像没有异常,老百姓理解的无症状,最多算是普通感冒。这里就有偏差。

    而后,各大媒体、专家、医生,不断分享确诊后的状态,普遍说得又比较轻松。民众亲身体验后,发现并不是这样,有人痛不欲生,如何不令人恐慌呢?

    更令人恐慌的是,现在大街小巷都是“小阳人”,口罩也不戴,消毒也不做,谁都不知道到底感染有多少,重症有多少,死亡有多少?

    买不到药、看不上病、情况很乱、流言很多,全是拼凑的、听说的信息,如何不恐慌,如何有安全感呀!

    图片


    图片源于网络

    老百姓没有安全感,别说蒙脱石散,但凡有点风吹草动,啥玩意都能脱销!

    专家的问题,根源在缺乏权威性

    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:建议专家不要建议。

    专家,本应该是本领域、本专业权威性的代表。现在,却一点点失去了民众的信任,没有信任,何来权威性呢?

    三年前,钟南山院士只身奔赴武汉时,给予了全国人民、武汉人民无穷的信心。他的每一句话,都犹如一剂强心针。

    渐渐的,越来越多的专家开始出来发声,围绕着“封控”与“放开”,“奥密克戎”与“大号流感”,“拐点”与“终点”,“免疫”与“感染”等等,各说各的,乱作一团。

    图片


    图片源于网络

    笔者一直讲,防疫是一个系统工程,它绝不是医疗一家的事情,而是牵扯到国家安全、社会稳定、经济发展、千家万户方方面面的事。一两个专家,真的讲不清楚!

    有的专家,可能在学术研究上很权威,但在临床实践上有欠缺,看病很厉害,搞经济就不行了,讲学术语言很厉害,讲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就不行了。

    比如说最近,各种专家、教授、研究员都在预测疫情二次爆发的时间、频率和拐点。有人说春节要爆发,有人说节后就结束。

    图片


    图片源于头条专家解读推荐截图

    老百姓心心念念想过一个好的春节,既然你们都是在推测,也没有权威的结论,说那么多还不如不说,说多了老百姓更懵。

    在全民关注的问题上,专家讲什么都是有舆论影响的,如果你搞不清楚舆论是什么,搞不清楚老百姓想什么,就不要误导舆论、误导民众。

    在笔者看来,术业有专攻,专家还是要回归科学研究的本质,多潜心研究,多实事求是,说得好,不如做的好。

    专家不是发言人,如果不知道什么该说,就最好什么都别说。

    专家不是预言家,如果不能一锤定音,就不要混淆视听吧!

    施政的症结,根源在缺乏公信力

    三年疫情之中,最受考验的是公信力。

    回想三年前,当武汉按下暂停键,用一座城市的牺牲,换来首轮抗疫的胜利。全国上下众志成城、团结一心,是何等令人感动。

    图片


    图片源于网络

    再看当下,各种乱象此起彼伏,又是何等的令人唏嘘。冰冷的心,可以被捂热,滚烫的心,也可能被冻结。

    笔者一直说,在本轮疫情之下,要搁置争议,努力让大家团结起来、凝聚起来,让大家重拾信心。这不能停留在口号层面,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动作。

    图片


    图片源于网络

    信心是在哪里失去的,就应该从哪里找回来。

    比如,之前在动态清零中出现的一刀切、层层加码的问题。如今,就应该从如何更加科学化、人性化地解决老百姓送诊、送医、送药等来想办法。

    图片


    图片源于网络

    管的时候,有人说管得太紧,放的时候,有人说放得太松。这不是难伺候、毛病多的问题,而是需要调整一个“度”的问题。前面的“度”没把握好,后面就得不断调整,不能一放了之。

    又比如,此前出现了疫苗的问题、核酸乱象的问题、隔离乱象的问题等等。如今,又出现围绕药品的价格乱象、哄抢哄抬等问题。

    整治乱象,就不能亦步亦趋,要杀鸡儆猴、牛刀杀鸡。前面的歪风没刹住,后面各种妖风就会跟着来。如果不以雷霆手段、超常举措、超前预判止住苗头,问题还会有,老百姓依然会失望。

    图片


    图片源于《我不是药神》

    说白了,公信力,就是公众的信任问题,就是对公权力的信心问题。这个不能光靠老百姓的自觉,而是要靠不断的巩固和强化的。

    更何况,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,不断借着各种事件搞事,混淆视听、歪曲抹黑,不断削弱老百姓的信任。

    这时候,内忧外患、此消彼长之下,可真是等不得、慢不得呀,必须出重拳、下猛药了。有的东西,减一分,就得花10分的力气才能补回来。

    最后我想说,蒙脱石散的脱销,其实只是冰山的一角,问题一直都在,反思一直都有,最根本的是,到底有没有触及核心、触及病根、触及灵魂。

    如何重建民众的安全感,如何重启专家的权威性,如何重塑社会的公信力,这才是问题的本质。这些问题,不能够回避,越回避,越会被动,老百姓越不买账。

    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!

    吾身三省,行动为先!

    空谈误国,实干兴邦!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